目录

帝国主义国家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外交政策 - 《乌克兰战争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公开危机》连载

编者按:《乌克兰战争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公开危机》(The Ukraine War and the Open Crisis of the Imperialist World System)由德国马列主义党(MLPD)领导人斯史蒂芬·恩格尔、加比·费希特纳、莫妮卡·加特纳-恩格尔撰写。本文发表于2022年5月,全文共分八章。本刊正连载此文,本期刊登的是第二章“帝国主义国家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外交政策”。
来源:德国马列主义党网站
链接:https://www.mlpd.de/english/2022/the-ukraine-war-and-the-open-crisis-of-the-imperialist-world-system


国际资本主义生产重组的基本方法是,在相互经济渗透的基础上,以合作和协调的政策进行竞争。国际垄断组织和帝国主义国家以这种方式努力争取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或政治上的霸权。在意识形态上,他们用“通过贸易来改变”的说法来掩盖这一点。1994年,北约以及23个欧洲和亚洲国家,包括俄罗斯和其他非北约成员国,发起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artnership for Peace),并在1994年1月10日的布鲁塞尔峰会上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建立这一伙伴关系是为了表达一种共同的信念,即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行动才能实现欧洲-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德国联邦公民教育署(联邦政治教育中心)(German Federal Agency for Civic Education (bpb))在2009年坦率地透露,这一伙伴关系和1997年的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NATO-Russia Permanent Joint Council)只是为了安抚,而从来没有作出实际的让步:

“放弃北约东扩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作为补充,他们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与俄罗斯展开了一种新的协商与合作形式。”

2003年出版的书籍《新世界秩序的“诸神黄昏”》(Twilight of the Gods – Götterdämmerung over the “New World Order”)一针见血地评论道:

“然而,事实上的进展推翻了一切认为作为帝国主义主要手段的经济相互渗透使得战争不再必要,进而使得和平的帝国主义能够存在的观点。”

同样,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曾受到称赞的外交举措,在寻求妥协解决方案时也没有表现出认真的意愿。显然,力量对比的转变已经达到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冲突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的地步。这标志着从帝国主义和平政策向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质的飞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指出了由规律所支配的这样的联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是不可能平衡发展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工业中的危机和政治中的战争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恢复经常遭到破坏的均势。”[1]

随着乌克兰战争的升级,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转向公开的侵略性外交和军事政策,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着准备。

战争爆发后,所有北约国家都大规模地增加了军备,大幅增加了军费开支,并向东欧派遣了更多的部队。在2022年5月10日之前的几个月里,北约国家特别向乌克兰提供了至少340亿欧元的武器和军事援助。美国、英国、欧盟、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为乌克兰的战争努力提供了至少330亿欧元的财政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北约国家对公众舆论的操纵具有心理战的特点,有时甚至公开煽动战争狂热。

当芬兰和瑞典放弃其几十年来的军事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申请加入北约时,北约再次以其“北扩”来挑衅俄罗斯。由此,北约和俄罗斯直接对抗的边界又延长了1300公里。北约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根据新的形势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以便符合各自的利益。2022年4月26日,40多个国家来到位于德国拉姆施泰因的美军基地开会,支持北约的军事战略。美帝国主义领导下以北约为核心的新的反俄军事联盟形成了,联盟成员同意每月定期召开会议。

新帝国主义印度拒绝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并在与俄罗斯和北约国家的合作中左右逢源;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将“核共享”抛入公开辩论,鼓励质疑日本当前的政策禁区;新帝国主义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关系密切,正试图将自己塑造为交战双方的调停者。

德帝国主义的“分水岭”

随着其2022年2月26日至27日的决定,德国联邦政府也调头转向公开的侵略性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忘掉几个月前新成立的社民党、绿党、自民党联合政府的联合协议吧,该协议曾高调承诺实行“积极的裁军政策”和“限制武器出口政策”。然而,在实施朔尔茨总理口中代表方向转变的“分水岭”政策时,联合政府内部和各执政党内部以及联邦议院和参议院各党派中间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在垄断组织和群众中间,与政府的矛盾也在增加。这些矛盾,以及德国对化石燃料以及全球资本和商品输出的严重依赖,使得德国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和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行动起初被迫延迟。

当俄罗斯帝国主义的“特别军事行动”未能实现其快速“斩首打击”并在基辅建立亲俄政府的目标后,它转而将力量集中在尽快吞并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上。这就开启了战争的第二阶段。

在乌克兰的这些地区,钢铁生产、煤矿、未开发的可水力压裂的天然气田、核电站、垄断性的大规模农-工业以及训练有素的工人特别集中。通过占领马里乌波尔和敖德萨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港口城市,俄罗斯寻求与其吞并的克里米亚半岛建立陆路连接,并封锁通往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此举旨在长期削弱乌克兰的出口经济。

北约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侵略者占领基辅的成功抵抗,在美帝国主义的压力下,改变了北约支持乌克兰的战略目标:从最初的“遏止敌对行动”转变为“战胜俄罗斯侵略者”。2022年4月24日,在基辅由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和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匆忙组织的联合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宣布:

“我们相信他们能赢,如果他们有合适的装备,正确的支持……我们希望看到俄罗斯被削弱到不能再像入侵乌克兰那样为所欲为的程度。”

当然,世界人民理所应当地希望像俄罗斯军队入侵乌克兰这样的事情永远不再发生。然而,北约在人道主义伪装下的真正目标,现在正变得显而易见:从战略上削弱新帝国主义俄罗斯,进而削弱其与中国合作的“上海合作组织”。但是,如果没有北约对乌克兰的各种重型武器支援、北约各国对乌克兰军队的训练,乃至北约各国的直接干预,这一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为美帝国主义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借口,让美帝国主义能够坚持自己的战略,并获得欧盟帝国主义对其侵略性战争道路的支持。

与德国垄断资本相关的势力放弃了其最初的战略——限制战争并使之尽快结束——转而决定支持美国和北约已经加强了的战争机器。2022年4月28日,德国联邦议院在批准向乌克兰交付重型武器时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联盟”。至此,德国对乌克兰战争的参与获得了新的性质。

作为对北约向乌克兰运送重型武器的回应,俄罗斯立即宣布这些武器将成为俄罗斯军队的攻击目标。

俄罗斯威胁要使用战术核武器。核武器的使用早已被有意识地纳入了2000年俄罗斯国家安全概念(Russian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的考量,该概念要求“加强(俄罗斯)作为大国的地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准备了终止《俄罗斯-北约基本法》(NATO-Russia Founding Act)的通知,北约在该法案中曾承诺不在东欧部署核武器。

直到2022年5月,北约和德国联邦政府仍然坚称,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想成为战争的一方,这是一个虚伪的谎言。与此相反,德国联邦议院研究服务部(Research Services of the Bundestag)于2022年3月16日发表的一份专家意见,以令人困惑的德国法律术语强调,根据国际法,武器交付所要求的培训职能可被视为加入战争,因为:

“只有在输送武器外,还对冲突参与方就这些武器进行指导和培训,才算是一个离开了非战争的安全范畴的问题。”

德国军队于2022年5月11日在德国伊达尔-奥伯施泰因正式开始训练18名乌克兰炮手使用PzH 2000自行榴弹炮,这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北约已经把可能升级为世界核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俄罗斯,然而扩大后的北约联盟进一步改变了战略,故意准备将战争扩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场冲突的参与者不再能够控制其动向;他们必须应对所有的选项——甚至包括使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进行毁灭性的敌对行动。


[1]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cworks/26/044.htm ——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