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参考|苏联解体以来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

作者:马晨 罗锡政

苏东剧变后,中亚五国的左翼政党生存环境恶化,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独立初期,哈萨克斯坦左翼政党处境艰难,发展缓慢,难以摆脱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的趋势。但是,哈萨克斯坦的共产主义者们,在经历了初期由于苏联解体,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被人民摒弃所带来的震撼、迷惘和彷徨之后,重新组织了起来,他们审视了自己过去的实践,总结了经验教训,并且在本国资本主义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坚定了信念。他们在各国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成功经验和拉美左翼胜利的鼓舞下,重新为建立公正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了斗争。

一、 苏东剧变后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的重建与分化

(一)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的重建及其影响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8月24日苏共解散。哈萨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退出苏共中央政治局。原来作为苏共组成部分的哈萨克共产党于1991年9月8日举行非例行代表大会,宣布脱离苏共,改称哈萨克斯坦社会党,并声称是原哈共继承者。

现在的新哈萨克斯坦共产党是1991年重建的,当时,哈萨克共产党非例行代表大会宣布改建为社会党时,一部分党员表示不赞同,并退出大会,于1991年10月举行哈萨克共产党第19次代表大会,通过党章和纲领性声明,表示要“努力设法在已经掀起反对共产党运动的条件下继续生存下去,并用合法手段为各级政治权力而斗争“[1]。1992年9月19日,哈共举行第20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了新党章和党纲,重建了共产党组织。由于党的主张被当局认为有与宪法不符的内容,因此,长期不允许其在司法部注册。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终于在1994年2月28日获准登记,成为合法政党。

哈共建党初期,在缺少资金、被政府控制的大众传媒恶意丑化,同时又经常性面对政府打压的困难条件下保持住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尽管当局采取各种手段来限制哈共的发展,但是在1999年的总统选举中,哈共中央第一书记哈共总统候选人阿布季尔金仍然赢得了12.08%的选票,仅次于纳扎尔巴耶夫。在同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哈共赢得了17.75%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二大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困难以及私有化带来的不公正后果的双重消极影响下,哈共在先进的知识分子和生活陷人贫困状态的工人阶级中找到了大量的支持者。然而,正当哈共准备进一步发展时,该党却发生了第一次分裂,这次分裂给踌躇满志的哈共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二)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的第一次分裂

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曾经面临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哈共并没有把握好这一时机,反而发生了内部的分化。1998年,哈萨克斯坦社会党瓦解后,大量社会党成员加人了哈共,而哈共只片面满足于党员绝对数量的增加,忽视了组织建设,同时,哈共领导层为了追求所谓的政治影响力而自愿把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让渡给哈萨克斯坦第一任议长、前苏共官僚、哈萨克斯坦社会党实际领导人之一阿布季尔金。阿布季尔金成为党的领导人后,立即在党的领导层排挤工人阶级成员,而后党的纲领性目标和策略方针也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加剧了哈共党内斗争,最终导致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的第一次分裂。

20世纪90年代后期,阿布季尔金为首的哈共中央在纳扎尔巴耶夫政府的重压下要求党内工运积极分子停止组织参与工人运动,而党的中央委员、阿拉木图州委第一书记、党重建的功臣阿柏利莫夫以及著名工运领导者维诺科夫坚决反对割断同工运的关系,最终这场党内斗争的结果是以阿柏利莫夫和维诺科夫被开除出党而告终,随后大批支持工运的党员被清洗。与哈共中央的动作相呼应,哈政府开始肆无忌惮地镇压工人运动,哈政府一边扶持官方工会,一边封闭独立工会组织,尤其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组织——哈萨克斯坦团结工人运动痛下杀手,该组织领导人维诺科夫和许多骨干被捕人狱,大量积极分子流亡国外。2000年,出狱后的维诺科夫联合一部分被开除出党的同志在俄罗斯车里亚宾斯克重建了遭到破坏的哈萨克斯坦团结工人运动。在重建大会上,与会代表强烈谴责了阿布季尔金修正主义集团,尖锐指出该集团修正马克思主义,试图在党内培植社会民主主义土壤,迷信议会斗争,脱离人民,以及口头上支持、实际上与工人运动保持距离,甚至为了讨好政府而反对、恶意中伤工运和工运积极分子的罪行。

2001年1月,较为激进的原苏共“老左”和工人青年在党内成立了“马列主义纲领派”,与公开奉行亲资产阶级路线的中央多数进行抗衡。当时哈共中央多数派也对这批人百般打压,手法种种。

2003年,从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分离出来的马列主义纲领派和团结工人运动成员组建了一个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哈萨克斯坦社会主义抵抗运动,由于对当局采取不妥协的斗争态度,该党没有在司法部进行登记,党及其领导机关处于地下状态,并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和其他正义的社会运动。其党员人数不详,估计积极分子上万人,并且有很多成员同时是哈萨克斯坦其他两派共产党党员,党的领袖为维诺科夫。

(三)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的第二次分裂

为左派的“工运分子”和“马列主义纲领派”分离出去后,哈共失去了最有战斗力的部分,工人阶级同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的疏离感进一步加深,该党遭受了第一次严重的打击,但是另一方面,激进派的离去,使党得以暂时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统一。然而,党内斗争的潜流依旧存在。随着哈国资产阶级和国际资本的介入,哈共党内形势更加复杂了,原来的中央多数派也变成了政见不同的敌人。在“亲俄还是亲西方”这一原则问题上,哈共政治局委员、国会议员索罗金与阿布季尔金发生了分歧,索罗金主张依附俄国资本,而阿布季尔金坚决要求走西方路线。双方谈判不成便大打出手,索罗金及其亲信被开除出党。

2003年,哈共总书记阿布季尔金与国内自由主义政党建立了联盟关系。2003年12底,在阿布季尔金的坚持下,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民主选择党前成员、亲西方的自由主义右派活动家托赫塔森诺夫加入哈共,并火箭般地进入哈共中央和政治局,成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此举也成了党内亲俄派彻底闹分裂的导火线,从而引发了哈共的第二次分裂。

以科萨列夫为代表的一批原哈萨克共产党的高级干部长期以来发现哈共逐渐偏离了自己的主要目标,无原则地同资本主义政党合作,党中央的很多行动不符合党章的要求。2004年3月1日,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科萨列夫、萨比洛夫、玛盖拉莫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哈共分离出来组建新党——哈萨克斯坦人民共产党。他们指责现任总书记阿布季尔金“把党带上了小资产阶级道路”,使党丧“失了自己的阶级属性,严重偏离了马列主义理论和组织原则,耽于内斗和内耗”,“与统治阶级合作”,从“非共产主义力量”手中获取活动经费,等等。该党之后取得合法登记,目前党的第一书记是科萨列夫。

总体上看,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看法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道路及策略上发生了分歧。第二,在是否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是否同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建立联盟反对纳扎尔巴耶夫独裁政权上发生分歧。第三,对阿布季尔金本人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无法忍受。第四,在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上发生了根本的分歧。哈萨克人的阿布季尔金重视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和自主,对俄罗斯谋求同哈建立某种程度的一体化持警惕态度。而哈共中拥有相当一大批斯拉夫党员,主张加强同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联系。哈萨克斯坦人民共产党实际上主要由哈共斯拉夫党员(主体是俄罗斯族党员)组成。

二、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低落期及其原因

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底,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陷人低潮。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工人阶级居住分散。不易联合,又因政府的排挤与镇压,以及哈共中央疏离工人运动的错误政策,哈萨克斯坦工人运动日渐衰落。2002年以后,哈萨克斯坦工人运动进人低潮,其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经济的强力增长,缓和了阶级和社会矛盾。在进人21世纪世界能源、矿产等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2]2002年开始,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飘升,带动了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强力增长。政府利用石油美元大幅提升公派人员的工资,在城市中私有化进程基本结束后,在农村推行私有化,扶持私农场主经济,这些政策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基础。

其二,社会结构的变化,侵蚀了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传统的阶级基础和支持群体。独立之初,哈萨克族人占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的比例仅为40%,与俄罗斯族人口相差无几。但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哈萨克人的人口出生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提高主体民族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哈萨克斯坦掀起了鼓励境外哈萨克人“回归历史祖国”的运动。为了吸引和妥善安置从境外回归的哈萨克人,哈萨克斯坦于1992年出台了《移民法》,并于1998年又出台了类似于《移民法》的实施条例——《哈萨克人重返历史的祖国的构想》。由于哈萨克民族的回归运动,1991—1999年的9年间,从境外迁入哈萨克斯坦的总人数为75万多人,其中主要是哈萨克人,这些人多为没有文化的牧民,也是纳扎尔巴耶夫的狂热崇拜者。与此同时,在独立后十年间有近150万俄罗斯族公民迁回祖国,其中包括大量的产业工人,共产主义运动的阶级基础进一步削弱。

其三,纳扎尔巴耶夫政府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控制和打压,缩小和限制了社会主义政党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空间􀀁纳扎尔巴耶夫政权通过了一系列限制工运的法规,甚至动用军警暴力镇压工人的反抗􀀁为了镇压工人阶级的反抗,同时压制自由派资产阶级,纳扎尔巴耶夫政府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法令,如《选举法》、《政党法》、《反极端主义法》和《集会法》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工人运动积极分子被投入狱中,另有一部分不得不逃人俄罗斯境内寻求政治避难。这些法律法规使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受到了较为严格的规制,其影响力和功能遭到削弱。

其四,组织上的分裂和政治上的分歧,削弱了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基础􀀁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一分为三,分裂后三个相对变弱的党相互攻讦,相互拆台,既不能提出正确的路线和方针,也没有力量在新的形势下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这样,各派共产党都没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在2004年的议会选举中,哈萨克斯坦共产党抵制了选举,哈萨克斯坦人民共产党也没能进入议会。在2007年的议会选举中,哈萨克斯坦共产党获得了3%的支持率,哈萨克斯坦人民共产党获得2.3%的支持率,都没能进入议会,两党在哈萨克斯坦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分析

一国共产主义运动只有符合本国的实际,得到本国大部分民众的拥护,才能取得胜利。金融危机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暴露了哈社会存在的问题,为哈共产主义运动的复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一)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金融危机激活了无产阶级和其他受压迫人民的反抗意识。尽管哈萨克斯坦地域广大,但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占很大比重,人口稀少。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长期以来,该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国内市场狭小,外贸依存度大,容易受国际市场影响。金融危机以来,哈萨克斯坦失业人口和失业率大增,各种矛盾凸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哈国建筑业、机械制造业出现大量倒闭,矿井、冶金企业开工不足,工人失业、半失业人口剧增,同时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哈萨克斯坦官方在2009年1月13日表示,“哈萨克斯坦约260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停止了生产。截至2009年1月1日,完全停产的企业有25家,部分停产的企业234家”。[3]“2008年哈国经济增长只有3.2%,而2009年上半年为-3.3%”。[4]在这种背景下,哈工人运动出现兴起和复苏之势。如2009年以来,米塔尔钢铁集团下属的煤矿、水泥厂,阿特劳州的中资石油企业的工人们以罢工为手段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反对政府和资本家沉淄一气,剥削工人;2009年7月,阿拉木图客车车厢制造厂的工人提出了重新国有化工厂的口号,在社会主义抵抗运动的组织下走上街头;同月,阿拉木图重机制造厂的工人也举行罢工反对资本家随意开除工人。与工人运动相伴而来的是威权资本主义下不平等引发的各种维权斗争,甚至一般资产阶级也向权贵阶层要求机会均等。共产主义运动复苏的社会经济条件初步具备。

第二,哈萨克斯坦三派共产党人摒弃前嫌,出现协调联合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哈共和哈人民共为重新统一,先后多次进行磋商,双方都认为他们之间不存在原则性分歧,只是在某些技术问题上有不同看法。目前,在两党基层普通党员中也出现了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应该加快统一进程的要求。社会主义抵抗运动的斗争是最坚决的,尽管它同前两个共产党没有公开的联系,但也停止了对他们进行的剧烈批评,并且不排除在具体的抗议活动中三方相互进行协调联合。由此可见,工人阶级不止恢复了政治斗争,而且工人运动也有了相互协调的趋势。

第三,哈萨克斯坦三派共产党人皆注重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哈共、哈人民共、哈抵抗运动非常重视对年轻一代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尤其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共产党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恢复了共青团组织,开始在青年工人学生中培养共产主义运动的后备力量。哈萨克斯坦三派共产党人对后备力量的培养,为哈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四,新旧制度反差,使人们产生对前苏联时期社会公平和保障制度的怀念。在社会公平和保障制度方面,现今的哈萨克斯坦不如苏联时期做得好。“苏联70年的福利政策在相当一部分人中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中影响深远。”[5]“苏联时期较少发生的拖欠养老金发放问题,在哈萨克斯坦曾一度存在。在苏联“不存在”的失业问题,目前也成为困扰该国政府的重大问题之一。”[6]经历过新旧制度对比的哈萨克斯坦人开始出现阳日情绪,并影响到了新的一代,这也成为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复兴的主观条件之一。同时,哈三派共产党人都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现行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加强了理论建设,引发了民众的共鸣。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的弊端,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

(二)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哈萨克斯坦的共产主义运动有所发展,但是,其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危机状况,还不可能成为民众的主要选择,其原因在于:

第一,民众对政府现行体制认同度较高。哈萨克斯坦地域广大,人口密度小,能源蕴藏丰富,粮食作物自足且能够大量出口,是全球一体化的受惠国。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了社会的持续繁荣,哈成为独联体国家内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就经济实力而言,哈萨克斯坦在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居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7]自2000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0%左右。有着1500万人口的哈萨克斯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独立之初的700美元增加到目前的3000多美元,人们生活水平相对富裕。民众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中受益,对政府现行体制有较高的认同度,纳扎尔巴耶夫也有较高的政治威望。目前,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这使哈萨克斯坦有足够资本应对危机。同时,哈政府近年来未雨绸缪,利用石油收入,建立了数额不小的石油基金,可以暂时应对危机的影响,减轻社会的不满情绪。

第二,“强总统、弱议会、弱政、党小政府”的政治格局的制约。独立后,哈萨克斯坦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行多党制后,政党的建立如雨后春笋,然而它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却不大。独立初期,国家大权由总统和议会掌握。1995年8月30日,哈萨克斯坦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二部宪法,对政体做了重大修改。该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较大权力,甚至是决定一切的大权,议会的权力明显缩小。1998年10月,哈萨克斯坦对宪法又做了较大修改,将总统任期由5年改为7年,并取消了总统任职年龄的上限。由此可见,纳扎尔巴耶夫利用宪法和法律,强化了总统的权力,加强了总统权威。目前,哈萨克斯坦政治格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总统强、议会弱的权力结构和发育不良的多党制。总统在哈萨克斯坦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绝对权威,议会和政党作用相对弱小,政党对权力中心既不构成有力竞争,也形不成有效制约。这种政治格局制约了哈萨克斯坦社会主义政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后“颜色革命”时期,美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实用主义政策。阿富汗战争开始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明显上升,美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以及国际伊斯兰势力都加强了在中亚地区的存在,甚至次一级的利益相关者欧盟、日本、韩国也日益重视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为了在中亚国家建立亲美政权,美国鼓动和策划了一系列“颜色革命”,“颜色革命”使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5年5月的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之后,乌政府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关系出现裂痕,这一事件成为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的转折点,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迅速回升,这促使美国的中亚政策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为了继续保持在中亚的必要战略存在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美国主动改善了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奥巴马上台后,为了打压中俄在中亚的影响,美国拉拢哈萨克斯坦,减少对哈国领导人的批评,这样哈政权可以放手镇压包括共产主义力量在内的哈国民主势力。哈三派共产党得不到外来的支持以迫使政府减轻镇压,相反,在国际社会的默许下哈政府大力打压共产主义运动,开除罢工工人,抓捕罢工领袖,进行舆论控制,遏制共产主义势力。

第四,多元化思潮在中亚地区的渗透和冲撞日渐加剧。历史上,中亚就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想和宗教相互冲撞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苏东剧变后,欧美新自由主义、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思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亚兴起并传播。冷战结束后,东西方文明和各种文化势力纷纷登场,竞相填补中亚地区的意识形态真空。伊朗、土耳其在中亚地区大力传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美欧积极向中亚国家输出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企图用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标准改造中亚诸国;俄罗斯则极力使中亚国家留在斯拉夫文化圈内。“目前,突厥文化、伊斯兰文化、俄罗斯文化、西方文化都在争夺中亚国家,特别是年轻一代,这对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亚国家的复兴有较大的制约作用”[9]。因此,多元化思潮的侵入和冲击,对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复苏有着强烈的消极影响。

第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曲解。苏东社会主义失败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除中国之外,其余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地小力薄、经济落后,并不能给哈国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一个可资选择的发展模式,也不能以此来吸引哈国人民向往社会主义。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哈国主流媒体多借用西方观点将中国模式解读为“市场+中央集权”,他们认为哈国目前走的也是这条道路,甚至哈国的福利制度还要更好一些。而三派共产党中,社会主义抵抗运动对中国存在偏见,直指中国为修正主义,哈共和哈人民共产党也没有利用自己掌握的工具对中国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正面宣传。如此一来,哈国人民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正确认识,也就看不到一个有吸引力的对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

(三)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

哈萨克斯坦经济受种种限制对外部市场依赖性很大,这种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也多受到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且更为发达的外国影响而缺少主动性。所以与哈国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紧密的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将决定哈萨克斯坦共运的规模和前途。很明显,目前俄罗斯共运不会有大的转机。所以,哈共运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哈萨克斯坦共运的第二个决定性因素是危机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如果世界经济转向复苏,金融危机在哈萨克斯坦较快得到克服,则哈萨克斯坦共运将不可避免地再次转入低潮。如果危机规模继续扩大,且持续长久那么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就有些希望。不管怎样,哈萨克斯坦社会主义政党要存在和发展,必然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调整政策,能够提供对广大民众有吸取力的政策选择。

总之,苏东剧变使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共产主义运动在哈萨克斯坦的真正复兴不会一帆风顺,仍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人只有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彻底抛弃以往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中“左”的东西和僵化的教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共产主义运动形式和发展道路,采取灵活务实的斗争策略,才能争取到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从而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

注释: 根据哈萨克斯坦2002年7月出台的《政党法》,只有党员人数超过5万,在全国14个州和两个直辖市均设有分支机构且其成员达到700人以上的政党才能够在司法部获准登记。同时,为了能够获得议会的席位,每一个政党必须获得不少7%的选票。此外,已登记政党连续两次不参加大选,其合法地位将自动取消􀀁这些规定极大地限制了各政党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政党的作用被削弱。